人耳可接受的声域从16到20000赫兹。当声频达到25至8200赫兹时,可以感受到振动。低于16赫兹的声音被称为低音,高于20000的是超声波。20多年前,科学家开始认真研究声音对人体的影响,结果发现超声波对内脏器官的有害作用。弹电吉他的手关节和手指受到损害,长期受到20000以上的声音的影响,人体组织会轻微发热。当频率高到超声波或更高时,发热越来越严重。结果,体内水分子被烧,周围的组织遭破坏。超声波如果不受控制更加危险,会引起溢血、炎症和关节炎。高频乐器,比如电吉他,玩的时候会发出大量的超声波。这样,乐手的手关节和手指受损。因为有衣服,身体受到的损害很小。有时把电吉他放在弯曲的膝盖上,也会影响膝盖。
大功率高强度波持续作用于人体组织是有害的。小功率超声波在间歇性的作用对人体组织非常有益。超声波是振动机械波。举个通俗的例子,有人轻轻敲背很舒服,但是重击的时候会感到疼痛和伤害。
以下是网络的参考。
超声波对人无害,有益。其实声波是属于声音的类别之一,属于机械波,声波是指人耳可以感受到的纵波,其频率范围为16Hz-20KHz。声波频率低于16Hz时称为次级声波,高于20KHz时称为超声波声波。
超声波具有以下特性
1)超声波在气体、液体、固体、固体熔体等介质中有效传播。
2)超声波可以传递强大的能量。
3)超声波反射、干涉、重叠和共振。
4)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,界面产生强烈冲击和空化现象的超声波是声波大家庭的一员。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(或能量)的传播形式。振动是指物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返运动。例如,鼓面敲打后,上下振动,这种振动状态通过空气媒体向四面八方传播,这就是声波。超声波是指真正的频率在20KHz以上,人在自然环境中听不到和感受不到的声波。超声波治疗的概念:超声波治疗是超声波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超声波治疗将超声波能量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,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康复的目的。在世界上,超声波广泛应用于诊断、治疗、工程、生物等领域。
赛福瑞家用超声波治疗机属于超声波治疗学的运用范畴。
(一)工程学应用:水下定位与通信、地下资源勘探等。
(二)生物学应用:剪切大分子、生物工程和处理种子等。
(3)诊断学应用:a型、b型、m型、d型、双功、彩色多普勒超声等。
(四)治疗学应用:理疗、癌症治疗、外科、体外碎石、牙科等。
超声波特点:
1、超声波传播时,方向性强,能量容易集中。
2.超声波可以在各种媒体中传播,并且可以传播足够远的距离。
3、超声波和声音媒体的相互作用适中,容易携带声音媒体状态的信息(诊断或对声音媒体有效)。(治疗)
超声波是一种波动形式,可作为检测和负荷信息的载体和媒体(超声波等被诊断)的超声波也是一种能量形式,其强度超过一定值时,可以通过与传播超声波的媒体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后者的状态、性质和结构(作为治疗)。
超声波的发展史:
一、国际方面:
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,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,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技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,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推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。
1922年,德国出现了首例超声波治疗的发明专利。
1939年发布了关于超声波治疗取得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。
40年代末期超声波治疗在欧美兴起,直到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医学超声波学术会议,才有超声波治疗论文交流,为超声波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1956年第二届国际超声波医学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很多论文,超声波治疗进入了实用成熟阶段。
二、国内方面:国内在超声波治疗领域起步稍晚,1950年代初只有少数医院开展超声波治疗,1950年首先在北京用800KHz频率的超声波治疗机治疗多种疾病,50年代开始逐渐普及,拥有国产设备。公开的文献报道始于1957年。到了70年代有了各型国产超声波治疗仪,超声疗法普及到全国各大型医院。
40多年来,全国各大医院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和相对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尤其是1980年代初出现的超声波体外机械波碎石术和超声波外科,是结石症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。现在在国际范围内普及。高强度集中于无创外科,超声波治疗在现代医疗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。而在21世纪(HIFU)超声聚焦外科已被誉为是21世纪治疗肿瘤的最新技术。
超声波治病机理:
1.机械效果:超声波在介质中前进时产生的效果。(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是反射产生的机械效果)可以引起身体的一些反应。超声波振动可引起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,由于超声波的细微按摩,细胞浆流动、细胞振动、旋转、摩擦,产生细胞按摩的作用,也称为内按摩是超声波治疗的独特特性,改变细胞膜的透过性,刺激细胞半透过膜的分散过程,促进新陈代谢、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变细胞内部结构,改变细胞功能,延伸硬结缔组织,柔软。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以软化组织,增强渗透,提高代谢,促进血液循环,刺激神经系统和细胞功能,因此具有超声波独特的治疗意义。
2.温热效果:人体组织对超声波能量有较大的吸收能力,因此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传播过程中,其能量不断被组织吸收而变热,结果组织自身温度上升。产热过程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换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。也就是说,内生热。超声波温热效应增加血液循环,加快代谢,改善局部组织营养,增强酶活力。一般来说,超声波的热作用显着于骨和结缔组织,脂肪和血液最少。
3.理化效果:超声波的机械效果和温热效果可以促进一些物理化学变化。实践证明,一些理化效应往往是上述效应的继发效应。
TS-C型治疗机通过理化效果继续发挥以下5个作用
a.弥散作用:超声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透过性,超声波作用后,细胞膜对钾、钙离子的透过性发生了很强的变化。从而增强生物膜过程,促进物质交换,加快代谢,改善组织营养。
b.触变作用:在超声波作用下,凝胶可以变成溶胶状态。肌肉、肌腱的柔软作用和与组织缺水有关的病理变化。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和关节、肌腱、韧带的退行性病变的治疗。
c.空化作用:空化形成,保持稳定的单向振动,继发性膨胀崩溃,细胞功能变化,细胞内钙水平提高。成纤细胞激活,蛋白合成增加,血管透过性增加,血管形成加速,胶原张力增加。
d.聚合作用和分解作用:水分子聚合是将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合成大分子的过程。大分子解聚是把大分子的化学物质变成小分子的过程。可以增加关节内的水解酶和原酶活性。e.消炎、修复细胞和分子:在超声波的作用下,组织的PH值可以向碱性发展。缓解炎症伴随的局部酸中毒。超声波会影响血流量,发生炎症,抑制消炎。移动白细胞,促进血管生成。胶原合成和成熟。促进或抑制损伤的修复和愈合过程。清扫、激活、修复受损细胞组织。(来自互联网的参考)